宿迁在线网欢迎您~!
设为首页
都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。爱上安庆,或许只需要一段短短的故事,便再也忘不掉这片土地上传阅着的文化气息。
安庆市菱湖风景区(图源:安庆风光)
桐城·“文都”的态度
桐城市,是安庆市代管县级市,历史悠久,文风昌盛,是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。
春秋时代,桐城被称为桐国,有1200年历史。清代文坛“桐城派”前后雄霸文坛近300年,所以桐城又名“文都”。而与桐城文化密切相关的便是桐城文庙了。
桐城市桐城文庙(摄影师:大别山哑巴草)
桐城文庙是旧时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地,是一座“庙学合一”的文教活动场所。始建元代,清朝重建,700年里,风雨洗去铅华,但留给后世的,并不只有一栋讲究的建筑。
桐城市桐城文庙(图源:最桐城)
在文庙的门楼,外墙上写有“宫墙万仞”四字,相传这是慈禧的手笔。正匾“文庙”二字,则是赵朴初先生所题。
桐城市桐城文庙(图源:最桐城)
文庙大门内便是棂星门。棂星是谷神,传汉高祖祭天要先祭棂星,以祈求五谷丰登,宋时棂星门移到孔庙,意为以尊天之礼尊孔。
桐城市桐城文庙(摄影师:峰之巅2088)
走过棂星门,半圆形的水池就是泮池,泮池中的泮桥也称“状元桥”。每逢春末,总是有家长带着应考的学子,由桥上渡过泮水,“入泮”讨个好彩头。
桐城市桐城文庙(图源:最桐城)
桐城市桐城文庙(摄影师:大别山哑巴草)
大殿的东西长庑,如今已辟为严凤英纪念馆和展览馆,大殿的东后侧是桐城文物精品馆,大殿西后侧是桐城派陈列馆。馆内展板三十多块,详细介绍了桐城派的发展历史,也充分展现了桐城文化的精髓。
桐城市桐城文庙(摄影师:学会忘记再无期许)
桐城市桐城文庙(摄影师:学会忘记再无期许)
与文庙相隔300米左右,在桐城西后街与五庙园之间的,便是著名的“六尺巷”了。用鹅卵石精心铺就的巷道,两旁的围墙由青灰色块砖垒砌,石子的缝隙和砖块的沟壑中,书写的是一段佳话,一个经典故事。
桐城市六尺巷(图源:安徽文明网)
桐城市六尺巷(图源:桐城文学)
清康熙年间,张英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当地富商吴氏为邻,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,供双方出入使用。后来吴家要建新房,想占用这条巷子,张家人不同意。双方争执,县官亦不敢轻易断案,张家人便修加急信送给张英。
张英回信中写了4句话:“千里来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礼让的意图传到,家人阅罢也明白其中含义,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。吴家见状,深受感动,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,“六尺巷”由此得名。
桐城市六尺巷(摄影师:赵德铭)
从巷头至巷尾走完全程不过三五分钟,经年变迁,六尺巷依然横亘城市一隅,静观岁月,讲着“礼让”的故事。
桐城市六尺巷(图源:安徽文明网)
传承的文化,经典的故事,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动摇。逐渐成长的人儿,学着孔子的文化,给后代讲着六尺巷的故事,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。
安庆·“非遗”的姿态
“黄梅采茶调,悠悠入梨园。”黄梅时节即将到来,赶着春日暖阳,听一段黄梅戏,看一篇黄梅戏的故事,算是应了春景了。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图源:安庆市博物馆)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图源:安庆咨询)
起源于湖北的黄梅戏在安庆发扬,全国唯一一家黄梅戏艺术专题博物馆也坐落在安庆。风景秀丽的菱湖风景区皖江公园内,黄梅戏艺术中心的辅楼,便是中国黄梅戏博物馆。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图源: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)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摄影师:菱湖19汉四官方)
博物馆主题分为“戏曲之乡,源远流长”、“黄梅绽放,梨园奇葩”、“梅开数度,生机无限”、“凝心聚力,再创辉煌”和“黄梅戏舞台美术展览”五部分。
既有用16毫米老式放映机放映原版《天仙配》等黄梅戏老电影的“怀旧放映区”,也有雾幕成像、幻影成像、大型触摸屏等现代展示设备,生动地再现了作为国家首批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黄梅戏一个多世纪以来诞生、发展的曲折历程。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图源: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)
博物馆展示了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000多件相关文物,主要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资料两大类,其中国家一类文物有16件,是研究黄梅戏的重要史料库。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摄影师:菱湖19汉四官方)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图源: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)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摄影师:是碗早不了)
还有一些珍贵的照片和饰物格外引人注目,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、王少舫拍摄戏曲影片《天仙配》时穿过的服饰以及他们早期的一些照片,不禁让人感叹一座博物馆珍藏的不仅仅是文化、艺术,更是可以随时去翻阅品读的历史记忆。
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(图源: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)
用故事讲述经典,以文化传递真情。
桐城用几百年的建筑和巷道讲儒学,讲文坛,讲礼让。黄梅戏博物馆用照片和视频讲戏曲,讲发展,讲传承。经典文化,总是在一代一代的口中传递,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,它有实体,也是一种精神。
你听,这座千年古城,又在讲述春天的故事。
文:禾楚